监测内容与布点要求,位移监测需覆盖大坝“关键受力部位”和“易变形区域”,水利检测公司确保监测数据能反映坝体整体及局部稳定性,具体内容与布点规则深圳科振工程检测公司小编给大家讲述如下:
1.核心监测内容
水平位移:监测坝体沿顺河向(水流方向)、垂直河向(坝轴线垂直方向)的位移,重点关注坝顶、坝肩、拱坝拱冠等部位;
垂直位移:监测坝体的沉降或隆起,重点关注坝顶、坝基、溢洪道闸室等部位;
倾斜位移:针对重力坝、支墩坝等刚性坝体,需监测坝体沿高度方向的倾斜(如坝顶相对于坝基的倾斜角),精度要求≤±0.1mm/m。
2.监测点布点规则
布点需遵循“均匀分布、重点加密”原则,具体要求:
坝顶监测线:1-2级坝每隔50-100m设1个监测点,3-5级坝每隔100-200m设1个点,坝轴线转折处、坝段分界处必须增设点;
坝肩/岸坡监测点:在坝体上下游坝肩、岸坡稳定体上布设“位移基准点”(需远离坝体影响区,避免受坝体变形牵连),每侧至少设3个基准点形成基准网;
坝基监测点:通过坝体钻孔埋设“深层位移监测点”(如测斜管),监测坝基岩土体的深层滑动,孔深需穿透可能的滑动面(一般≥坝高的1/2);
对照点设置:在坝体影响范围外(距坝址≥3倍坝高)布设“工作基点”,用于定期校准基准点,避免基准点自身变形导致监测误差。

不同坝型的监测方法选择建议
混凝土重力坝/拱坝(重点关注应力应变+变形):
变形:GNSS(坝顶)+正垂线/倒垂线(廊道)+静力水准(垂直位移);应力应变:振弦式传感器(坝体内部)+光纤传感(大范围应变);渗流:渗压计(坝基帷幕前后)+测压管(下游排水区)。
土石坝(重点关注渗流+深层变形):
变形:GNSS(坝顶)+测斜仪(深层位移)+倾斜仪(坝坡);渗流:渗压计(坝体内部)+堰槽法(渗流量)+示踪剂法(临时查渗漏);环境量:重点监测库水位(土石坝对水位变化更敏感)+降雨量(避免雨水入渗)。
小型坝/病险坝(兼顾成本与实用性):
变形:GNSS(季度抽检)+人工测斜(半年1次);渗流:测压管(人工读数)+容积法(渗流量);裂缝:人工巡查(每月1次)+裂缝宽度尺(重点裂缝测量)。
综上,水利大坝监测需遵循“多方法互补、自动化为主、人工为辅”的原则,1-2级高坝需构建“自动化监测系统”(数据实时传输、智能预警),3-5级坝可结合人工抽检,确保监测数据能真实反映大坝安全状态,为风险预警和运维决策提供支撑。
本文章内容由深圳科振工程检测公司小编收集整理于网络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如有侵犯到您权益,请联系删除,需要了解更多资讯欢迎关注我们。